2006年5月9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小调处室有大学问
本报记者 曹志男 通讯员 徐文荣

  “小李,身为组长就不应该这么做,厂里将按规定给你通报批评。”当记者和武义县白洋派出所傅所长不久前一起走进辖区内一家蚊香生产企业的“外来人口之家”办公室时,工会主席邹鹰飞正忙着给职工小王夫妇俩维权。原来,小王夫妇和小李前阵子因分配工作的问题闹了矛盾,此后身为组长的小李在工作中经常刁难小王夫妇。邹鹰飞了解到确实是组长不对后,马上让小李向小王夫妇口头道歉,并给予他厂纪处分。“外来人口之家”如此公正地处理纠纷,最终让双方的手再一次握在了一起。
  “在其他企业里,‘外来人口之家’的统称是企业调处室。”傅所长告诉记者,他们所的辖区是整个武义县工业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大小企业有数百家。而这些企业中相当多的员工都是外来务工者,老乡观念极重,往往两个员工间个人的小矛盾,就会引起两拨老乡之间的大争执。“因此所里把治安纠纷调处机制引入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车间班组、厂部、派出所调处中心三级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傅所长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白洋派出所已经在辖区内30多家规模企业里成立了专门的调处室,在一些中小企业则由企业办公室兼任这份“娘舅”的工作。外来人口登记、职工维权、纠纷调解以及员工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企业调处室为企业员工提供这四方面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则保证了企业“纠纷不出厂、矛盾不上交”,使企业生产正常运行。
  不久前,该所辖区内一家玻璃工艺公司的两名员工,因为工作上的纠纷吵了起来。下班后,两人各自叫来老乡准备打一架。公司调处室的工作人员老王立刻上前制止,并把纠纷双方当事人领进了纠纷调处室。“打架不仅要被派出所处罚,而且还要被公司开除,为这样的小纠纷打架,你们认为值得吗?”老王一针见血地向双方指明了利害关系,并保证公司会对这件事作出公正的处理。经过老王和风细雨的工作,纠纷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企业成立这样的调处室,我一万个赞成。”该玻璃工艺公司周总经理告诉记者,公司里员工之间发生点磨擦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可能引发更大的事端,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而自从公司成立了调处室,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在所有企业内成立调处室。”傅所长告诉记者。